12月3日,由台州学院药学院、浙江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台州市濒危植物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珍稀濒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生物学高峰论坛”在台州学院椒江校区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台州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台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钧敏应邀出席并主持开幕式。浙江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匡廷云院士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崔凤军在致辞中代表台州学院全体师生对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简要介绍台州及台州学院的基本情况后,他指出,全国范围内,台州学院在珍稀濒危植物栽培与生态学保护等领域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台州植物园与台州学院合作共建的“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在社会上已产生很好的反响,为开展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的药用价值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他表示,本次论坛智者云集、内涵丰富,是生态学研究的一次学术盛会,更是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一个学术平台。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都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大咖”“大拿”,更是推动该领域不断向前发展的持久强劲的力量。他说,台州学院愿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一道,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塑造发展”的牛鼻子,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学科交叉,共同打造台州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的生态和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本次论坛围绕濒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研究、濒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药理活性研究、濒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及调控研究、濒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相关产品开发等四个大会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北京大学屠鹏飞(国家杰青/岐黄学者/北京大学新体制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郭跃伟(国家杰青/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高坤(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会“宝钢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勤实(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华会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章海燕(国家优青/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肖伟烈(国家优青/研究员/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姚广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东北林业大学薛哲勇(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临港实验室臧奕(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熊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麻光磊(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岛津分析中心高级专家陈梦宣博士和台州学院胡金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台州市濒危植物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分别就《肉苁蓉-从濒危植物到中药材大品种》、《濒危海洋植物红树林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研究》、《几种西北及南方特色植物中的萜类活性成分研究》、《石松生物碱结构、活性及合成》、《质谱成像技术及其分析应用》、《三尖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南蛇藤天然产物及结构衍生物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理药效研究》、《天然药物来源的天然和类天然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木兰科濒危药用植物新颖倍半萜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重楼甾体代谢途径解析及生物合成》、《菊糖类多糖抗肝纤维化药效学评价及初步机制研究》、《杜鹃花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研究》、《特殊生境药源分子的发掘与生物合成研究》、《突破“极”限:岛津全谱二维液质联用技术介绍和应用》和《特殊生境松杉类稀有濒危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意义》等进行了主题报告。报告高端前沿,视角独特,精彩纷呈。

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台州学院珍稀濒危植物园、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浙江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和药学院,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闭幕式由药学院院长胡金锋主持,他首先感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在年终百忙之中能来到台州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指导;他在闭幕词中强调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生物学在保护和利用这些植物资源方面的关键作用。他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加深与会专家学者对台州学院药学院的了解,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次高峰论坛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21937002)、面上项目(No. 81773599,82373752)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3H300001)的支持,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也展示了台州学院人“忠诚、奉献、进取、合作”的精神特质,对我校在珍稀濒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结构多样的天然产物历来是发现具有新颖结构和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物的重要途径。统计研究发现珍稀濒危植物(REPs)相较于其他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新颖性和成药性更高。”关于此次论坛,胡金锋介绍说,保护和抢救性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功能,既是广大科研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机遇。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发现其药用价值)濒危植物可促进积极有效的保护。濒危药材研究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亟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范式,解决濒危药材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代用品研究的科学难题,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